X
商品詳情
貨號: 915026
貨號: 915026
用心理學發現微幸福
作者 蔡宇哲、潘怡格
譯者
ISBN 9789864491742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9-11-01
出版地
開本
裝幀 平裝
冊數
  • 第42次中小學生讀物選介【8大類642種推介讀物】
訂價:270
網路價:213
商品規格
購買數量 
剩餘:2
成功加入購物車
  • 配送方式:宅配/全家取貨
  • 付款方式:匯款/信用卡
  • 配送方式:宅配/全家取貨
  • 付款方式:匯款/信用卡
商品特色
商品介紹
影音介紹

商品說明:
用心理學發現微幸福
【本書特色】
本書從貼近學生的生活型態與思維出發,分析淺顯易懂的心理學,是市面上少見的科普書。

【內容簡介】
本書針對中年級以上的學生撰寫,以六個主題、四十篇短文來介紹實用的心理學:
一、如何提升意志力與專注力?
二、提升身心狀態
三、擁有正向情緒
四、思緒如何影響生活?
五、良好人際關係
六、善用心理學,自我創造幸福

全書透過一篇篇日常小劇場,引導小讀者從生活中常見的困擾與迷思,看心理學家們以科學性的實驗為證,進而了解微妙的人心特質,找到理想的應對妙方,使自己常保健康而正向的身心狀態,並創造自我的幸福。

【作者簡介】
蔡宇哲
中正大學心理學博士,台灣應用心理學會理事長、「哇賽!心理學」創辦者兼總編輯。泛科學、幼獅少年、國語日報科學版……等專欄作者,著有《神奇的心理學》、《哇賽!心理學》。喜歡分享心理學,希望人人都可以由心理學當中認識真實的自己,也因此能夠更溫柔的對待他人。

潘怡格
高雄醫學大學心理系畢業,目前就讀於美國賓州大學教育研究所。幼獅少年專欄作者。自從接觸心理學後,自
己的生活有了許多正面的轉變,因此希望將心理學的美好傳播出去,同時繼續探索心理學在其他領域應用的可
能性,為社會帶來有意義的改變。

【目錄】
Part1如何提升意志力與專注力?
實現願望的祕訣—S.M.A.R.T.法則
別讓電話偷走專注力
克服心中的小惡魔
為何進度總是不如預期?
感恩有助於對抗誘惑
什麼樣的人讓人信任?

Part2提升身心狀態
啟動內心的能量
超有效的讀書記憶法
頂尖運動員的祕密
保持動力的訣竅
了解自己的生理時鐘
為什麼總覺得沒時間?
說謊總在中午後?
預見未來讓自己過更好

Part3擁有正向情緒
食物的療癒力量
懷舊的幸福魔力
創意活動增加幸福感
擁抱自然,擁抱正能量
放假去哪兒,心情大不同
花錢買時間,生活更滿意

Part4
思緒如何影響生活?
勵志小語真的能勵志?
時間有限,才懂得珍惜?
悲觀也有好處
過度樂觀讓你荷包失血
心懷感恩有助睡眠

Part5
良好人際關係
孤獨的惡勢力
提高好感度的祕密
淚水促進情感的交流
共享經驗,印象更深刻
一杯熱飲提升人際溫度
送禮者的微妙心理
快樂使用社群媒體
上網使人更孤獨
正向評價他人,反映正向人格

Part6善用心理學,自我創造幸福
自己動手做的魔幻力量
冒險家的心靈
寓言故事可以教化人心?
怎樣花錢最快樂?
讓夢想成真的訣竅
生活有目標,讓你更幸福

【前言】
心理學能讓自己更好,也懂得更溫柔的待人/蔡宇哲(台灣應用心理學會理事長)

現在教育對於科學素養越來越重視,但什麼樣的方法才能培養科學素養呢?這不該只是考試或單純的課程講授,而是讓學生可以由生活中啟動各種觀察與思索。這本書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先有一個生活中的情境,接著聚焦情境中某一個想法,再有一個研究方法來加以驗證,獲得結果後再加以推論並建議相關的應用。這樣的文章結構是依循著科學的幾個步驟:觀察、假設、驗證與預測。我總是覺得,心理學是培養科學素養很好的方式之一,因為生活當中處處都可見心理學。培養科學素養並不是教孩子很多的知識,而是讓他們習慣科學的思維方式。透過閱讀書中的每一篇文章,可以潛移默化的理解原來生活中有這麼多有趣的想法,都可以透過科學的方式來加以討論。
《用心理學發現微幸福》這本書,不只希望呈現心理學是科學的那一面,還針對了「如何獲得美好的生活」這個方向。常有學生提出疑問說:「學了心理學之後,有什麼用呢?」我總是回答他們:「心理學能讓自己更好,也懂得更溫柔的待人」。心理學能夠帶給人的,並不是要讀心、賺大錢或是自我療癒,真正目的是讓人更了解自己。書中談到的情境與研究,雖然讀的時候感覺是在研究他人的行為與心態,但其實那些都是真實的自己啊。當我們可以更了解自己的心智與行為時,自然可以有更多的想法與方法去塑造更好的自我。除此之外,藉由對於人性的理解,也能夠對於他人有更多的寬容。
本書的另一位作者潘怡格,剛從本系畢業,之後就與我一同在幼獅少年月刊上撰寫專欄文章,數年如一日,熱愛吸收並分享各種心理學知識。
在知識蓬勃發展、媒體多元化的現在,知識的傳遞若單純依賴老師,實在是太慢了,應該要有更多學有專精者可以將自己所學分享出去。因此我在學校常指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整理並傳達出來,對他們而言,在這個過程當中,會對所學的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也能夠獲得分享知識的喜悅。分享知識的學生越多,知識的傳遞才會越快、越廣。
心理學不是考試科目,知道了這些知識並不會成績變好或是發大財。但若能透過心理學更了解自己,並找到適合的應用方法後,將會讓我們更喜歡自己。
歡迎一起從這些有趣的心理學知識,來發想讓自己更美好的方式吧。
│熱門強推新品│

│熱門強推新品│
瀏覽紀錄